第(3/3)页 全部题目答完,才只是第五日晚上。 号舍之外,夜色沉沉,其他考舍大多依旧亮着烛火,传来窸窸窣窣的书写声或沉重的叹息声。 王明远仔细检查了一遍答卷,确认没有错漏之处,心中同时也涌起一股强烈的自信。 这次乡试,无论是经义文章的沉稳老练,还是策论诗赋的见解文采,他都自觉发挥出了上佳水准,甚至可称超常。 这北方乡试的难度,似乎确比文风鼎盛的南方略低一些! 剩下的两日时间,他丝毫也不敢懈怠。 他再次静下心来,将所有的草稿答案从头到尾,字斟句酌地细细揣摩、修改润色,确保无一字不妥,无一意不明。 然后,提笔,凝神静气,开始将最终答案一丝不苟地誊抄到正式试卷上。 笔尖在纸上游走,依旧是规矩的馆阁体,这是科举的硬性要求。 但同样的馆阁体,在不同的人笔下,气象迥异。 他的字,早已非三年前的初具锋芒。 此刻,笔画结构严谨而不失舒展,墨色浓淡相宜,行气贯通,整体观之,既端庄肃穆,合乎规范,又自有一股清刚雅正、灵动蕴藉的韵味跃然纸上,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这手字,本身就是一份极佳的答卷,足以让阅卷官在疲惫的审阅中眼前一亮。 他心无旁骛,精心誊抄,反复检查,确保无一字错漏,无一墨点污渍。 当最后一笔落下,墨迹吹干,王明远将厚厚一叠试卷整齐理好,心中豪情顿生。 此次乡试解元,他王明远,势在必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