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气运先天-《大周守藏史》
            
            
            
                
    第(1/3)页
    越国司马一直在外镇压水患,自然清楚风允的《大禹赋》对这次治水的重要性,此时听闻越君无意邀风允助之。
    立即瞪目。
    “君上,如今国体动摇,莫要因小失大啊!”司马深深拜服,他是宗室之人,自幼与越君长大,走马寻趣,无多才能,因为略有武道修为加之宗亲姓氏方才成了司马。
    可自从成为司马后,于越君接触,对于一国的看待也有了不同。
    此时他深知越君是因为风允落了越君的面子,造成越民诋毁之声,所以才不愿让其助。
    可是,如今越国正与多国对抗,怎可随心所欲呢。
    越君瞌眸浅哼,并不在意这位在他印象中没多少学识的宗弟的话。
    “莫忘记他的大庭使节,如何会帮助我越国呢,皆退下吧。”
    闻声,站立着的司马浑身一冷,他望向周围的士大夫,希望他们能规劝君上,但无一人与他对视,皆躲闪不见。
    等他再抬头时,越君已经离去。
    周围的士大夫们深深叹息,鱼贯而出,水患之事,不伤及会稽,他们也安心些。
    司马起身。
    “司马…”大卜幽幽望着司马,道:“大庭司徒不愿帮忙,可他手中的《大禹赋》却是大用啊。”
    司马一愣,转而狐疑地盯着大卜,但水患在急,他只能冷哼一声,就快步离去。
    “大庭司徒现在典籍宫内……”大卜的声音从司马身后传来,司马步伐越发快切。
    ……
    “冶鸟,越人视若保护之神,鸟图腾也。”
    风允一晚之间,已经将越国的《山海图》尽数绘卷,还在将自己已知相关的事迹作为补充,填写在其下。
    这是一册比现世《山海经》还要详细的书。
    不过很残缺,只记录了青丘狐国,朝阳谷,大禹事迹和一种名叫冶的青鸟。
    此书一成,风允的文气为略有上升。
    将帛书卷好,风允道:“得越国书,我也该有一些回报才行。”
    一旁犯困的范上士打了个哈欠道:“司徒的《大禹赋》已经是很好的回报了。”
    望向外面,乌云密布。
    再看向风允手边的《大禹赋》那其上的流光彰显不凡,如今已是国运异宝。
    范上士道:“天下四道,上道炼气,下道习武,而正道有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