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家事-《汉骑》


    第(2/3)页

    “属下遵命。”萧恒山听了李信的话后,很自觉的将自己当做是下属来对方,脸上也露出一丝小心来。

    “你兄妹二人也好久都没有见面了,先下去吧!”李信看了萧玉和萧恒山一眼,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我还有事情要处理。”

    “多谢将军。”萧玉脸色绯红,赶紧朝李信拜了一拜,就跟着萧恒山出了大厅。

    “主公,叛军来了。”宋献策领着张武等将军闯了进来,拱手说道。虽然加入李信手下时间比较短,但是宋献策却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气息。他也曾见过叛军,也看见过朝廷的军队。与这些军队想必,李信军队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军纪,在李信军中军纪严明。当然要组成这样的军队,也是因为李信给予的饷银有关系。在明军中,士兵的饷银却是很低的,根据记载,在嘉靖年间,戚继光在福建招兵买马,明确规定,士兵的一年饷银为十两,而后来到了辽东之后,饷银为十八两,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四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八万两,粮食四万石。明朝军队的饷银是不多的,收入一部分是月粮,一部分是行粮,就是出征时候发的钱,相当于今天的差旅费,这样的收入基本是能够养活一个几口之家的。可是李信麾下的士兵,饷银却是为丰厚,每人每月白银二两,几乎是嘉靖年间的两倍了,还有粮食不算。这也是因为李信统一草原,加上七大世家支持的结果,否则的话,也不会让他拥有如此多的军队。有了这些银,再来训练军队,这些士兵虽然感觉到辛苦,可是为了银,也只能是忍受,如此就有了练就一只精兵的保障了。宋献策也相信,有这样的精兵在手,李信只要稍微有点野心,就足以做出改天换地的事情来。

    “哦。这么快就来了。”李信听了十分好奇。

    “能逃的性命,这些人岂会不来。”宋献策笑呵呵的说道:“那吴桂听说叛军来了,赶紧退到西门扎营了,等候朱大典等人的到来。”

    “对了,花柴等人可有什么动静?”李信站在那里,双眼一眯,对宋献策问道。

    “最近很老实,被主公教训一顿之后,倒是和那些士兵在一起训练。”宋献策想了想说道:“主公是担心这个花柴会与叛军联系?”

    “以防万一。”李信摇摇头,说道:“当初我杀了苏有功,就是不想有苏有功此人在,这些叛军就会抱团。日后有可能成为尾大不掉之势,而且那个时候我原准备是兴兵北上的,只是没有想到的是,我还没有北上,叛军和朱大典都已经南下。”

    “这样不是很好的吗?主公可以趁机将朝廷打得疼一点,免得到时候老师找我们的麻烦。”宋献策倒是笑呵呵的说道。

    “你啊,你啊!”李信听了心中为舒坦,摆了摆手说道:“走,我们去看看叛军的架势如何?孔有德能纵横山东,我倒是见见这样的人物。”

    “是。”张武和宋献策二人也紧随在李信身后,北门而去。

    在府衙偏厅,萧恒山和萧玉二人对面而坐,两人沉吟了半响,那萧恒山才叹息道:“小妹,这段时间真是苦了你了。”

    “大哥,事情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萧玉却是摇摇头说道:“现在不是很好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