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来了-《亮剑:抗日之铁血远征》
            
            
            
                
    第(2/3)页
    掷弹筒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炮,它只是一个榴弹发射器;
    只有大队一级建制才会有一个步兵炮小队或者装备一定数量的轻型迫击炮。
    作为一名指挥员,楚雄恢复过来后首先就要对敌我的实力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指挥战斗。
    他大体看了一下,自己的连队,还能战斗的大约还剩八、九十人;
    而鬼子投入进攻的兵力应该是一个加强小队,六七十人的样子。
    意识告诉他,现在是37年底,红军刚刚改编成八路军不久。
    那自己这个连队都是四方面军的百战精锐,经历过万里长征血与火的考验,战术素养不会比对面的鬼子差!
    这样的老兵拿来跟鬼子打阵地战,太可惜了;
    这些可都是种子部队啊!
    随便拉出一个人都是排长、连长的料。
    而对面的鬼子也都是第一批入华夏作战的老鬼子——
    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意志坚强!
    从他们拉出来的散兵线就能看出来,这绝对是一伙老鬼子。
    “同志们,把鬼子放近了再打!
    几十个鬼子而已,藏着点身子,鬼子的枪法准的很!
    咬人呢”
    “机枪手一定要记住,打三个点射就换射击阵地……”
    “投弹组做好准备,等鬼子靠近后再用手榴弹招呼!”
    “要防着鬼子的小炮!”
    ……
    楚雄开始进入角色,大声地提醒着七连的同志们。
    这个时代,八路军的指挥基本靠吼!
    多吼几句就可能少伤亡几个人,这些老红军可都是宝贝疙瘩,损失一个他都心疼。
    鬼子已经进入到200米范围了,原来直着腰冲锋的鬼子开始全部弯下了腰。
    只见他们步枪手走在前面,人与人之间相隔3至5米,后面是机枪组和掷弹筒组。
    500米外的高地上还有几挺九二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
    鬼子的火力配制、排兵布阵都很有章法。
    远、中、近火力搭配得当,班组配合也很密切,这些老鬼子不好打!
    难怪抗战初期,一个中队的鬼子就敢追着国府军一个团的屁股打!
    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狂妄,而是有实力的。
    楚雄再一次检查了一下自己的装备:
    一支九成新的中正式步枪,顺手摸了一下子弹袋,还有5个桥夹,20几发子弹;
    一支二十响盒子炮,弹药还算充足。
    这个时候的八路军还没有大量缴获鬼子的装备,所以以国械为主。
    步枪大部分是汉阳造、老套筒,只有少量缴获国府军的中正式。
    七连只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还是在川西反六路围攻时缴获的,宝贝的很。
    楚雄将一颗7.92毫米毛瑟尖头弹推向膛,阵地战还是步枪好使。
    等跟鬼子肉搏的时候再使用盒子炮,效果就好很多。
    150米……
    100米!
    鬼子的散兵线离七连的阵地越来越近了,七连的阵地上依然是静悄悄。
    鬼子这次投入进攻的是小野小队,加强了两个掷弹筒组,总人数是62人。
    小野次郎少尉是一名刚刚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军官,怀抱着为天皇陛下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来到晋东南,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实战。
    从一名中学生入学到授予少尉军衔,他足足用了5年的漫长时间,小野小队就是他建功立业的第一个平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