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2/3)页
再说那盛京城中,皇帝刚宣布了要召叶霓入京,朝中还是不乏一些世家大臣对此表达了些看法。
这些看法自然也是褒贬不一。
夸赞的人是有根据的,言说叶霓此人,虽是个农户女娘出身,但为大庸接连立下两大功绩,功不可没,却是该见。
贬斥的人则多是投机倒把之流,皇帝前两道圣旨明眼人都知晓的,就差把“朕不待见叶霓”写在脸上,除此之外,他们也很有理由,那就是叶霓虽有功绩在身,名声却是个迷,不仅与当朝七皇子有些传闻,还一直行商贾之道,实乃下九流之辈云云。
对这些说辞,谢长安自是嗤之以鼻,但这些言论还是绊了一会儿脚,这才导致他启程晚了一些。
可最近,朝臣们的重点就不在这儿,甚至不敢再多议论。
原因无他,那就是皇太后要不行了。
按理说,这是皇帝的家事,可身为一国之君,家事与国事很多时候分不太开,这皇太后与皇帝的关系也很是微妙,早年皇帝尚未登基时,坊间也流传着不少母子不和的传闻。
皇太后本欲扶持另一位皇子登基,谁知最后坐上皇位的却是当今皇帝,至于原先那位皇子,则是无缘无故暴毙,连带着皇太后也人前称病抱恙不再见人。
至于怎么死的,那更是众说纷纭,可随着皇帝的皇位日益稳固,这些传闻也就无人敢再提。
这样的消息一经传出,朝中的氛围也渐渐微妙了起来,叶霓进京之事,相比较之下也显得无足轻重,连南宫家主也收敛了好些,不敢再大肆宣扬甚。
朝臣们都暗自琢磨着,这时候自己究竟该表现的沉痛还是该若无其事继续过年关?
若是哀切太过,是否会叫皇帝疑心,哦,原来你们这些臣子,表面恭顺,背地里莫不是还在想我那莫明暴毙的兄弟?
不管是怎样的臣子,一旦给上位者留下了这样可能得猜疑,只怕不仅仅是他自己,他代表的世家,又或者是他的子孙辈,仕途基本上都算是结束了。
可若是太过云淡风轻,又怕被人指摘,那可是皇太后,皇帝是天子,那她老人家可谓是全天下人的长辈都不为过,家中长辈故去尚且不表现哀思,为人子女,则为不孝,为人臣子,则是大不敬。
进退两难,这就叫人十分难办。
谢长安赶到仓河村时,盛京中就是这样的光景,故去的人是他祖母,作为子孙辈,他理应归去吊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