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2/3)页

    这话在理,她与大娘在汴州开了许久的豆腐坊子,可主要的客户源还是普通的市井百姓,真正的大富大贵之家多是遣家仆上门买办,再富贵些的,直接安排单子送货上门,哪里需要到街头巷尾踩在烂菜叶子里?

    像这种人,日常出入消费的场所,还真是郭二口中的这些。

    话虽如此,叶霓却更是纳闷,“既然有恁多来钱快的路子,你为何偏偏要找上万家父女做豆腐坊子?”

    “你知个甚?”郭二哼哼,原来他那时也遭遇了些变故,被一个游商套住了钱口袋,上面又急着催他要钱,不得已,只好出此下策。

    叶霓了然,虚心地继续听他理论。

    她这样的谦和的态度,极大程度上的满足了郭二的虚荣心,因此说道起来更是上心。

    他说道:按照行政级别来看,汴州是个天然的贸易重地,前朝一直压制,可大庸朝国库空虚因此圣上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大力扶持汴州的贸易活动。

    “你可知,壹拾贰年前,连石头城都无有集市。”

    叶霓心中一动,追问缘由。

    郭二笑嘻嘻的,“你不知么?圣上有令,汴州的百里之内,只得汴州一处有集市。”

    她顿悟了,怪不得,怪不得管道驿站处明明离汴州不远,却常年有一个草市。

    “我曾在那草市买了口铁锅,也算得上是物美价廉。”

    “你倒是机敏。”郭二道:“那草市如今没落了,也曾是个大型的集市。”

    汴州商贸发达,但对商贾向来重税,不仅体现在税收上,连进出汴州城门都要缴纳格外的费用,为了少花些银钱,商贾们就聚集在汴州城外,长此以往的,也就形成了上次叶霓看到的草市。

    这草市正是汴州周遭的小城小村落的人聚集之处,他们多是由农人出身的脚夫行商组成,这些人并不以此为生,可又无法支付高昂的入城费,迫不得已只好行此下策。

    寒来暑往,不管是脚夫行商还是普通的村人,都要风雨兼程地赶往那汴州。

    叶霓心中的震撼无法言说,石头城距离汴州已算得相近,就是这般一来一往坐上驴车也要一天半之久,更何况再远些的人家,更何况驴车也不是家家户户都买办的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