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章-《农门女商,养个皇子当首富》
第(2/3)页
严文通微微一笑,将棋子放下,说道:“大人倒是有雅兴。”
“雅兴不敢,只是我心系沧州百姓,今年朝中下放的税收又高了一成。”
说到这儿,知府是发自肺腑地想叹气。
他这话题转的生硬,但严文通并不意外,朝中下放的新征税标准,确实惹人非议。
其实朝中并不是针对沧州一个地方,而是全国各地,凡是收到了叶霓土肥方子的地方,都有这新的税收。
皇帝遣人试验过了,就是最差的盐碱地,好好耕种用心伺候着,再施上这特制的土肥,收成最少都会提高两成,是以税收提高一成,皇帝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但沧州知府不这么想,他去年冬末刚收到这土肥方子,还是严文通带来的,对这土肥的威力也只是道听途说,总觉得以讹传讹,夸大其词,因此朝中的旨意下达时,他并没有往土肥上想。
严文通对此心知肚明,却有些捉摸不透。
毕竟朝中文书下传,税收提高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此时将自己唤来,总不能指望自己能改变皇帝的心意。
他谨慎道:“确有此事,知府大人以为如何?”
“以为如何?”知府怔愣地念了一遍,喃喃道:“沧州百姓苦啊,可我不愿他们一直这样苦下去。”
严文通压低了声音:“知府大人,慎言。”
这话不能深想,里面的不满跃然纸上,但也不叫人意外,沧州作为边陲之地,土地并不适宜耕种,却肩负边塞粮仓的重任,长此以往,早就受其拖累,作为沧州的百姓官,知府有所不满也是人之常情。
许是饮了不少酒水,知府也是气性上头,不仅没将严文通的告诫听在耳中,反而重重一锤,粗声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沧州的黎民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时,千里之外的盛京却载歌载舞,这是甚道理?”
提起这个,他更是气愤,言说盛京时兴甚女娘头箍与儿郎的方巾。
“听闻一个便要卖出这个数。”知府比了个二。
足足二两银子,够普通沧州百姓两月多的口粮,但盛京人士却拿去买些时兴发饰,他怎能不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