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请孟庙去广西。 朱祁钰思考很久了,他要为广西立文庙,让广西文风俱萃,为大明源源不断提供人才。 同时,以广西为中心,建设广东、安南、云南、贵州和湖南文脉。 让广西成为中南半岛的中心。 “孟氏主宗迁去广西,于江州立孟庙,塑孟圣雕像,让孟圣之光,照耀蛮夷,令其迅速归化!” 江州是个单独的州,夹在太平府和南宁府中间。 “改江州为孟州,州治不变。” “在孟州,建立一座孟圣学宫,弘扬亚圣之学,邀请天下名士,去学宫中留下自己学说,传承弟子。” 朱祁钰斟酌道:“并建石碑立传,雕刻《孟子》,让天下士子,去广西孟州朝圣!去看一看,千古圣人!” 从太祖起,就对孟圣并不尊重。 嘉靖朝,罢黜了孟圣后人的公爵,仅尊为亚圣。 所以,孟氏一族,在大明很受气的,一直被孔氏压制。 如今皇帝剥离古之圣人后裔住所,对孟氏而言,也是好事。 “臣谢主隆恩!”孟氏教授磕头。 朱祁钰打发他们走了。 四龙临朝,有了佛道儒背书,可以稍微松口气了。 必须尽快组建钦天监。 下次再有这种事,皇帝可不能随便下场了。 什么事都得让皇帝亲自做,要大臣干什么? 贺知恩小跑进来,行礼后道:“皇爷,查清了。” “说!”朱祁钰眼眸一阴。 “昨日夜间,是仁寿宫的大太监王政,去了一趟延禧宫,有人说谣言就是从他嘴里流出来的。” 胡贵菊惊惧血崩,就是知道了唐贵妃和谈允贤率先产子的消息,她的儿子太子无望,这才血崩的。 好在,她并不知道,她的儿子朱见漭,差一点就阴阳两隔了。 “果然是她。” 朱祁钰瞳孔微缩:“去,把王政凌迟,在仁寿宫前做!” “所有参与者,皆诛杀!” “延禧宫嘴巴不严,所有人去浣衣局,做活一个月,再回来伺候!” 孙太后,你又算计朕的孩儿! 等此事风波过去,咱们老账新账一起算。 “皇爷,是否在仁寿宫大开杀戒?”贺知恩小声道。 “多事之秋,不要节外生枝了。” 朱祁钰却想得更深、更多:“胡妃母子平安,只杀首恶即可,不要大肆株连,还没到时候。” “奴婢遵旨!” 朱祁钰站起来转悠一圈。 若从最大受益者反向推算,唐贵妃在风波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她可不是白莲花。 能抢在谈允贤前面产子,阴谋算计必不可少,还多了一丝丝运气,为儿子抢到了太子之位。 最可惜的还是宋妃,年龄这么大却滑胎了。 宋系到底会如何报复呢? 整个事件中,受益最大的是唐贵妃,而且,她片叶不沾身,因果全都放在了谈允贤身上,十分高明。 之前他还揣测过谈允贤的算计。 现在看来,唐贵妃技高一筹,笑到了最后。 胡妃看似不争不抢,谨小慎微,其实野心比谁都大,她竟然想诞下长子,继承帝位! 你觉得可能吗? 怎么不动动脑子呢? 你爷爷是胡濙,爹是胡长宁,叔叔是胡豅,如此强大的外戚,谁能放心让这个孩子承嗣大统? 朱祁钰可不放心啊,谁能保证,胡长宁或者胡豅,不会做杨坚、赵匡胤呢? 所以,从她入宫那一刻起,她的儿子就注定了不会当太子。 在他心里,适合承嗣大统,外戚实力又不强的,只有唐贵妃和谈妃。 其余人的儿子,绝不能承嗣大统,想都不要想。 甚至,建藩于外,也得封得远远的,绝不能让他们对中原,产生一丝觊觎之心。 外戚势力强大,对皇子而言,是好事也是坏事。 更有趣的是,他给皇五子起名朱见漭,给了胡妃一丝希望,也给她母族一丝希望。 朱祁钰来回转悠。 那么,一直没搀和的林妃、毛妃、白妃真就都是白莲花吗?一点都没参与吗? 延禧宫胡妃血崩,真是仁寿宫的锅吗? 不可能的! 朱祁钰压根就不信。 贺知恩是会办差的,把锅丢给仁寿宫,知道朕对仁寿宫有意见,所以就顺水推舟,隐藏了真凶。 因为,仁寿宫确实想使坏,孙太后不是个好东西。 但她没这个实力。 整个后宫,都在都知监的眼皮子底下,等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仁寿宫又和皇帝针分相对,都知监格外留神。 任何异动,都知监都会禀报,许感就会立刻做出应对之策。 胡妃更是聪明绝顶,怎么可能不防备着仁寿宫呢? 王政也是个傻的,当着仁寿宫的大太监,却去延禧宫招摇过市,可能吗? 就算他去了,能接触到谁呢?胡贵菊会信他的话? 很显然,这里面有鬼。 和胡贵菊关系最差的林钰,八成是她在兴风作浪。 这么明显的局,在糊弄朕吗? 朱祁钰目光闪烁。 贺知恩如此报,他并未戳破,借坡下驴。 后宫需要的是平稳,不能继续处于暗涛汹涌之中了。 林妃也不能敲打,她还怀着身孕呢,就当不知道,此事就此揭过罢了。 至于真凶是谁,并不重要。 仁寿宫来背锅吧。 宫中的太监,最会见风使舵,诞下皇子的皇妃,那是一个都不敢得罪的。 “冯孝。” 朱祁钰忽然开口:“皇家商行董赐一个人忙不过来,让贺知恩去帮忙吧。” 冯孝瞳孔微缩,皇帝这是在贬斥贺知恩。 贺知恩哪里做错事了吗? “去做副提督太监。” 朱祁钰道:“皇家商行还要进行拆分,需要朕的心腹,去盯着。” “等宫中事毕,朕就要着手拆分了。” 冯孝恍然:“奴婢代为传旨。” 朱祁钰颔首,然后坐在椅子上,开始处置公务。 儿子多了。 有一个绝佳的好处,就是扛杀。 若皇帝一根独苗,皇子就是皇帝最大的弱点。 可皇帝十几个儿子,害死一个,下面还有十个人等着接班呢,还不如不害呢。 所以皇子反而没了风险,只需要制衡后宫即可,免得嫔妃戕害皇嗣。 有好处,亦有坏处。 儿子多了,必然斗争激烈。 “冯孝,开始准备皇后的册封礼吧。”朱祁钰吐出一口浊气。 唐贵妃赢了皇后位,却丢了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不知是有所得,还是有所失。 宫中疾风骤雨,京中一切如常。 而西厂太监郑有义,却来到巡捕营,提一个人。 曹吉祥重获圣恩。 也不敢和西厂耍横,任由郑有义把袁彬提走。 没错,袁彬还没死呢。 他家人被折磨死了。 他却还被关在牢里,还活着呢。 在等死的时候,郑有义打开了牢房,问他三句话:“可想重获新生?” “想!” 袁彬一腔忠义喂了狗,导致全家遭殃。 就此堕入魔道,以佛化魔。 “可有滔天恨意?”郑有义又问。 “有!” 袁彬眸中充斥着杀意,他愿意以身饲魔,以杀止杀。 “可愿为陛下忠犬?” “愿意!”袁彬重重磕头。 能给他重生机会的,普天之下只有一个人,就是皇帝! “从即日起,伱袁彬便为西厂百户。” 郑有义把袁彬带走了。 而刘玉找到曹吉祥,说:“营督,那袁彬最恨您,去了西厂,怕是要报复您呀。” “哼,本督简在帝心。” “皇爷是本督的依仗。” “他袁彬算个什么东西,一只背弃旧主的野狗罢了!” 曹吉祥忘了,他也是这样的野狗。 刘玉不敢说什么。 巡捕营有了新任务,督促佛道,为四龙降世背书。 袁彬走出牢房,刺目的阳光,让他眼睛难以适应,顿时露出了悲凉的笑容:“我袁彬,回来了!” 他回眸看了眼巡捕营。 有些人,注定该死! 就让我袁彬亲手终结这一切吧。 郑有义坐上了官轿,在轿子里看着袁彬,嘴角翘起,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一条人人嫌弃的野狗,进了西厂,就会成为撕咬贵人的疯狗。 倭郡王府。 闻听皇帝一天生了四个儿子,朱祁镇哭了一晚上。 百王街,诸王如丧考妣,比自己死了儿子还痛苦。 以前皇帝没儿子,做事还算畏手畏脚的。 如今有了儿子,还会对诸王这么仁慈吗? 京师悄无声息地出现一条谶语:天生祥瑞,四龙临朝,天生异象,日诞四龙。 这种声音甚嚣尘上。 翌日早朝。 朱祁钰端坐龙椅之上:“京师有相士说,日诞四龙,乃是天降异象,朱家要有圣人诞生,是以上天才降下福瑞。” 什么都得靠包装。 然后大肆鼓吹。 看看人家正一道,历代祖师,都是这样鼓吹出来的,至于搞政治的,哪个不是吹出来的。 不吹谁知道你做了什么功绩? 没人给诸葛亮吹,诸葛亮自己写出师表,自己吹。 “四龙降世,亘古未闻。” “老臣查阅历史,却鲜有所闻。” “但古之没有,方是祥瑞。” 胡濙都编不下去了。 真的找不到历史作为依托,他也想整点史料,为皇子正名。 问题是找不到啊。 像陈宣帝、唐明皇、宋徽宗,都是生儿子狂魔,陈宣帝生了42个儿子,唐明皇生了30个儿子,宋徽宗生了38个儿子。 也没有一天诞下四个的。 最牛的还是宋徽宗,生了80个儿女。他被掳去金国后,还生下了6个儿子,8个女儿,心真大啊。 真的找不到史料依托,反正跟着吹就完了。 朝臣都跟着吹。 朱祁钰嘴角翘起:“以前朕长子薨逝,就没了儿子。” “本来以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但是,上天怜悯朕。” “朕为了大明鞠躬尽瘁,上天看到朕的功绩,便赐给四个麒麟儿给朕,赐下祥瑞,昭示着大明国祚延绵。” “上苍不负朕,朕必不负天下臣民!” “朕欲开太庙,告知列祖列宗。” 这是正经事。 朝臣高呼万岁。 朱祁钰需要全体朝臣的背书,需要天下文人的背书。 “诸卿的报纸办得都不错。” “今日下朝后,就写几首四龙临朝的诗歌,明日刊登报纸。” “朕要看的。” 朝臣哪里敢说不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