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景泰十年,十一月初一。 河南下了大雪。 御驾被迫停在济宁州,无法去河南,河南督抚林聪赶到济宁州,拜谒圣驾。 “林卿,一别近三年啊。” 林聪今年四十九岁,身体矍铄,不显老态。 “微臣在河南两年半,日日盼着入京朝觐。” 林聪磕头:“今日得见圣颜,见龙体安康,微臣便死了也无憾了。” 林聪在山东,和朱英不对付,两个人闹得很厉害,后来林聪被调走督抚河南。 “你在河南做的不错。” 林聪督抚河南两年半,匪类俱清,河南军人数高达七万六千人,并有四千骑兵,两千水师。 而且,河南向凉(甘肃)云(宁夏)移民七十万流民,向湖北安置11万流民,向辽宁安置3万流民,并向热河输送14万罪犯。 林聪清查河南田亩、户籍,重新修订红册。 景泰十年,河南共缴纳230万两税赋,北方第一。 “皆是陛下之洪福庇佑,微臣不敢居功。”林聪磕头。 “赐宴吧,朕和你不是外人,边吃边聊。” 林聪放下了心,皇帝对他的政绩是很满意的。 “百姓生活如何呀?”朱祁钰问。 林聪不敢隐瞒,皇帝可派了很多侍卫深入河南,去了解河南,他是瞒不住的。 再说了,他认为政绩是极佳的,不怕人查。 “回陛下,这两年河南百姓日子还算好过,旱灾洪灾闹了几场,好在规模不大。” “皆赖陛下洪福,陛下令北方大面积种树,而树苗多从河南引进,所以百姓靠卖树苗赚钱,是笔收益。” “而且,景泰十年一年间,河南种下大批果树,开了174家罐头厂,罐头畅销全国。” “而罐头厂兴起,配套的是制糖厂、陶器厂,皆有发展。” “民间大面积种植糖菜、棉花。” “微臣见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就鼓励民间加种一轮大豆、油菜等物,榨油建厂。” 朱祁钰乐意听建设的事情。 林聪洋洋洒洒,说了足足两个时辰,桌上的菜已经凉了。 朱祁钰听得津津有味。 包括这几年的灾情,林聪如何赈灾,如何把一个省的力量拧成一股劲。 “河南还剩下370万人,人口少啊。” “朕还想从河南迁出一批去两湖呢。” “照这么看,丁口远远不足啊。” 朱祁钰道:“以后大明日子好过了,当鼓励民间生育。” “河南是宝地啊,十省通衢,天下正中之地,田土肥沃,气候宜人,可从农可从商,只是人口少,当鼓励生育。” “陛下圣明,微臣估计河南可容量500万人口。”林聪移出去近百万人,也就十年,河南就会有500万人口。 “只要黄河不闹了,河南可容纳千万人口。” 朱祁钰道:“朕今年投入一千万枚银币治黄河,最多二十年,黄河就不会泛滥成灾了,到时候河南日子就好过了。” “把地图拿来!” “林聪,朕欲将大名府划给河南。” 大名府是插入河南和山东中间的一地。 这个地方,不止富裕,更是战略要地,挟制豫鲁两地,兵家必争之地。 “陛下,这等战略要地,划给河南?”林聪觉得不妥。 “无妨,以前大明骑兵少,自然需要战略要地了。” “现在朕有十几万铁骑,十年后,朕会有三十万铁骑。” “这一马平川的地方,需要什么战略要地?” 朱祁钰道:“而且,朕把大名府划给河南,河南就可直接和山东通商,不用绕过北直隶了,河南现在没有豫商诞生,有了此地,就会产生豫商了。” “臣谢陛下天恩!”林聪可知道,这下河南要腾飞了。 但林聪立刻得寸进尺:“陛下,您都把大名府划给河南了,干脆把广平府也划给河南算了!” 朱祁钰气乐了:“你倒是够贪的,广平府是北直隶富裕之地,伱说拿走就拿走了?” “陛下,微臣保证,善待广平府百姓。” “滚蛋!” 朱祁钰大笑:“罢了,划给河南吧,河南可有多了两个富裕府,明年朕要听到好消息。” “臣保证,必让河南富裕起来!”林聪磕头。 “河南到现在还没个像样的学宫,你回去后,就在开封建立一座汴梁学宫,筵请名师,把教育推行下去。” 朱祁钰正色道:“明年财政河南适当留一笔钱,投入学宫,再大肆鼓励民间开设学堂,那些世家大族别天天净吃干饭,拿出点钱来开办学堂,培育人才。” “臣遵旨!”林聪磕头。 “不瞒你说,朕要把南直隶单独拿出来,建立河北省。” 林聪听说了,为此天下官员都劝谏陛下,却打消不掉皇帝这个想法。 北直隶,主要是给皇家服务的。 税赋、役夫,从小到大,都需要人力的,可以说,皇室是用整个北直隶在供养。 “皇帝就在北直隶,是叫北直隶,还是河北省有区别吗?” 朱祁钰不贪图享受,就认为后世之君也不贪图享受。 这和太祖皇帝有啥区别? 都以为后世子孙是工作狂呢。 朱祁钰要动筷子,冯孝立刻让人把热好的饭菜再送上来:“林卿,河南也要大规模种树,严令禁止砍树。” “陛下,您说砍树,就不得不提烧煤的问题。”林聪面色发苦。 朱祁钰放下筷子。 去年烧了一年煤,烧得民间怨声载道。 百姓家中的煤炭,是皇帝掏钱给的,不是他们买的,但因为不让砍伐树木,已经让民间不满了。 “陛下,这煤炭太贵了。” 林聪说:“在河南,五斗煤一个小银币啊,等于一钱银子。” “百姓省吃俭用一年到头来,剩多少钱?” “若是用来买煤取暖,明年都得饿肚子。” 他说的还是能烧的起煤的人家。 这种在大明,算中产阶级,这些人都嫌贵,何况穷苦百姓了? “这价格不贵了。” 朱祁钰道:“朕派人了解过了,这个价格,矿主都不赚钱,人家都不愿意挖矿呢。” “是呀,挖矿和运输成本太高了。” 林聪道:“今年还是中枢补贴,百姓尚且不愿意烧。” “一旦中枢不补贴了,百姓肯定会滥砍滥伐的。” “到时候想管都管不住,法不责众啊。” 也不能再降低煤炭价了。 他下旨严令,不许矿主克扣矿工,必须给矿工工钱,他还定下一个标准。 矿主买矿就花了一笔钱,还要缴纳矿税,中间还有运费,这个价格真的不赚钱了。 猛地,他想到了蜂窝煤。 “朕想想办法吧。” 毕竟没在北京,想诏人来制作,也不方便,等到了南京再说吧。 “陛下,其实有个办法。” 林聪既然说了,就有办法:“矿工的工钱太高了,只要矿工工钱降下来,煤炭价格自然降了。” “林督抚,当几天督抚,就要压榨朕的子女了吗?”朱祁钰脸色阴沉,这话说得极重。 “陛下,听臣说完啊!” 林聪大急:“我军在朝鲜、安南节节大胜,为何不抓捕一批俘虏,来当矿奴呢?” 朱祁钰登时乐了:“你个林聪,打得是这主意呀。” “可俘虏少呀,黄河岸边都不够用呢,治水司天天催兵部,让兵部下令,让各军多抓俘虏,少杀人。” “可打仗不是中枢动动嘴皮子就说了算的。” “不过你说的办法可以,鼓励让天下矿主去安南、朝鲜捕人。” “陛下,大明需要用人的地方太多了,该让各军不要大肆屠戮。”林聪转着弯劝谏呢。 正说着,安南的密奏传来。 这封密奏,是方瑛直接送到船上的,没有送去内阁,因为上面写着急,求皇帝批复。 这是越权了的。 所以,收到后,立刻送到龙船上来。 “呵,说曹操曹操就到啊,林聪,你看看吧。”朱祁钰看完,似笑非笑的递给林聪。 这是方瑛下屠杀令之前,送上来的密奏。 “陛下,不得不屠啊。”林聪不是傻子,从安南到山东几千公里呢,方瑛上奏疏,其实命令已经下了。 而皇帝给他看,是堵住他的嘴,不要乱劝谏。 朱祁钰弯起嘴角:“给方瑛下旨,写。” “屠!” “战场上临机决断,不必问中枢,再遇此等事,直接下令屠!” “告诉方瑛,把事情做干净,做漂亮。” “所有缴获,务必归兵卒,任何将领不许贪墨,战陨者,钱财务必送到其家。” “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啊!” “中枢不能让英雄寒心。” “所有参与者,皆官升一级,算作战功。” “传旨军吏司、军纪司,务必记录好此战功劳,该提拔就提拔,各军谁敢挡住底层官吏上升的渠道,一律缉拿、处以重罪!” “再告诉方瑛,不许贪墨,吞并安南之后,他可凭此功荣封国公了。” “他不贪,下面的人才会少贪,底层兵卒才能真的获利。” 朱祁钰这样下旨,是担心军中哗变。 若有拎不清的,这个时候贪墨军卒的缴获,这些杀红眼的兵卒一定会造反的。 不止不能贪墨,中枢还得奖励,告诉他们这是正确的。 谁敢动这个钱,就让方瑛砍了谁的脑袋。 “战后,肯定有兵卒不想当兵了,就变兵为民,释放为交趾百姓,将他们的家人接到交趾来。” 这样的兵卒,军心就散了,都成小财主了,谁愿意打仗啊。 “凡退役的兵卒,皆照发退役金,并优先分地,若有兵卒不愿种地,就在城池里,挑些铺面赐给他们。” “允许所有退役明军,保留一把弓弩、一把刀,并允许他们两个奴隶名额,奴隶自募。” “他们为朕效力三年,为大明建功立业,朕自然不会薄待他们。” “在交趾省,凡是退役明军,杀异族无罪,非汉人者,皆可杀,此令只在交趾省通用,限期十年,景泰二十年截止。” “不会汉话者,皆为异族,杀之无罪!” 林聪听着,却倍感惊恐。 皇帝这是恨透了降而复叛的安南百姓,这是让明军杀绝他们呀。 退役兵卒给这么多优惠条件,不就是让四十多万明军,变军为民吗,然后去民间继续杀土人。 其实还有一条,搞屠杀的广西军,正是浮躁的时候,需要给他们指明方向,免得这些人自己疯了。 “地方建立政府后,酌情录用退役军官,这些人皆是我大明精锐,用之可靠。” “既然建立了交趾省,那就不许再丢了!” “传旨内阁,从民间征召三万秀才,入交成为交趾官吏。” 朱祁钰忽然看向林聪:“你河南士绅也不少,令所有河南士绅、富户、大户家族,拆分出一支来,入交趾,当新交州人。” 林聪觉得此事不好做呀,河南不是江西,他没有那么大的掌控力。 “能做到吗?” 朱祁钰看向林聪:“你手中的河南军,不是吃干饭的,谁不去,全家移去热河,籍没家产。” “臣遵旨!” 林聪敢说什么? 再说,皇帝就派人下刀子了。 “要快,在雨季来临之前,到达交趾,每座城池都要驻入汉民,汉民多多分地,妇人、孩子、女孩也要分地,愿意从商的,则分给铺面、房屋。” “告诉河南士绅,这不是坏事,是朕施恩给他们,扩张他们的家族势力呢。” 朱祁钰懒得再说,看向地图:“交趾太长了,应该把老挝、柬埔寨并进来,然后拆分成两个省才是。” “林聪,交趾距离大明太远了。” “朕欲选个地方,再建一个京师,你看哪里合适?” 安南和老挝都是长条形的。 此地是新收之地,若能建立大明第三座京师,有利于快速扎根。 “陛下,若看整个中南地图,安南并不适合建都,臣以为可以把交趾省治南移,放在交趾中间。” 林聪认为,建都应该选择在中南的中心地带,这样才能挟制整个中南半岛。 朱祁钰点在顺化上:“定在这里,顺化不好听,改顺化为……” “陛下,可叫驩(欢)州,此地本属于日南郡,而在唐朝,驩州是日南的官方称呼。” 朱祁钰知道日南,日南郡在荣市,在顺化北边的。 “就定驩州吧,改交趾治所为驩州,再将所有交趾地名改回原地名。” “河内改为交州不变。” 林聪看着交趾的地图,爱不释手:“陛下,这下汉人江山就全了。” 看你没出息的样子。 朱祁钰道:“等广西军屠杀一通后,军心怕是也散了,应该不剩多少可战之兵了。” “调高明出京,去南方招募一批矿工,尤其是盐工,要没家没业、想建功立业的,调去交趾,和夏埙手下的紫电军合作一部,为交趾军。” “交趾大乱承平,需要几年才能安定下来,肯定没人种粮食了。” “让内阁下旨给老挝、柬埔寨、暹罗三国,调配一批农夫去交趾种粮。” “再令三国,供应明军粮草。” “谁敢讨价还价,令方瑛兵临他们的首都,把他们的王,抓来京师,朕亲手凌迟他!” 以前大明和你们不接壤,把你们嘚瑟的! 这回好了,大明近在咫尺,看看明军怎么收拾你们。 “陛下,是否会让藩国起异心?” 林聪并没谏言,因为这些国家,根本的军力就不在大明眼里。 朱祁钰笑了起来:“大明这么强势,吞并了属国,还有什么起不起异心的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