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太子来了?” 朱祁钰并没有直接叱骂,而是让他坐下:“坐吧。” “太子,朕知你锐意进取,是给朕看的。” “这是好事,说明你已经学会怎么当皇帝了。” “可你知朕为何对老臣情有独钟吗?” “每次改革,朕都和老臣吵个脸红脖子粗,互相说了多少狠话?之后朕又将他们迎回来,可知原因?” 朱祁钰让太子扶着他去庭院走走。 朱见淇心惊肉跳的心,终于放下。 他爹变了。 换做以前,他爹非让他在殿外跪两个时辰再说话,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 “回答这些之前,朕先问问你,你觉得朕天资如何?”朱祁钰问。 “陛下自然励精图治、气度恢弘……” 朱祁钰打断他吹捧的话:“朕说的是性格,天资!” “天资自然是极高的。”朱见淇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老皇帝能带领大明变成今天这样,肯定有着极高的天资。 朱祁钰摇摇头:“其实朕的天资,远远不如你。” 朱见淇吓了一跳,失声道:“怎么可能呢?” “朕不过中人之姿,甚至说登基前八年都不知道该怎么当一个皇帝。” 朱祁钰笑道:“论天资,朕不如你,也远不如太孙。” “朕不聪明,也不睿智,更不宽仁,甚至朕都不懂怎么治国。” 连伺候的宫人都大惊失色,连说不能。 朱见淇傻傻地看着他爹:“您不懂治国,那这大明怎么有这般盛世?” “那你认为朕懂打仗吗?”朱祁钰问他。 朱见淇赶紧点头:“您文治武功,可谓圣人之顶,历朝历代明君中,您能独占鳌头。” 天下人都认为老皇帝会打仗。 可朱祁钰连兵书都看不懂。 “伱又说错了。” 朱祁钰笑道:“朕不懂打仗……” “可朝中武勋,皆是您选拔出来的,满朝公卿,皆说您是大明军神……您、您怎么能不会打仗呢?”朱见淇完全呆住了,不应该啊,老皇帝怎么可能不懂打仗呢? 不可能的啊。 景泰朝把世界都打下来了,你告诉我景泰帝不会打仗? 这不是一个马上的皇帝吗? 开什么玩笑? “朕亲自指挥过一场战争吗?”朱祁钰问他。 “您确是没有指挥具体战争,但整体战略都是您制定的,您才是天下将领的统帅呀!” 朱见淇一直以为,杨信、李瑾不听他的,是因为他不懂打仗,甚至不赞成行军打仗。 因为老皇帝是马上皇帝,他最擅长的就是打仗。 所以满朝勋贵,对他拜服至极。 别看老皇帝让他染指兵权,一旦老皇帝想收回来,一句话就能收回来。 因为军心在老皇帝手里。 可是,老皇帝竟然说自己不会打仗,这不扯淡呢嘛! “哈哈哈!” 朱祁钰失笑:“太子啊,朕不是神,谁告诉你每一场战役的战略是朕制定的了?” “朕要是会打仗,哪来的北京保卫战啊!” “朕要是会打仗,瓦剌鞑靼早就灭了!” “朕要是会打仗,朕会在京师坐镇吗?早就上前线了呀!” 朱见淇也五十多岁了,仔细想想,他爹似乎真的没参与过战争,也没有制定过什么战略。 但是,潜意识里,他真的认为他爹是大明军神。 可老皇帝真的一仗没打过。 不止是他,天下人潜意识里,都觉得老皇帝是军神,是天下最会打仗的那個人! 民间甚至有人排序,认为景泰帝的军事才能,要超过唐太宗,临近成吉思汗。 天下人都认为老皇帝会打仗呢。 “你会点什么东西,还四处显摆呢。” 朱祁钰失笑道:“朕要是会打仗,岂能一直在京师枯坐?早就上前线打仗了,怎么能从来没参与过具体战争呢?” “不对,陛下,京师更需要您坐镇……” “屁,你们都长大了,还用朕坐镇?”朱祁钰反问他。 是啊。 会点东西都会四处显摆,这是人之常情,可老皇帝却从来没上过战场。 别说碰瓷唐太宗了,估计宋太宗的大张水平,都比朱祁钰高。 不然也不会玩一出驴车漂移。 景泰朝,皇帝从来没有亲临过战场,一次都没有,甚至提出御驾亲征的次数都没有。 “这回明白了吧。”朱祁钰笑道。 朱见淇还有点懵。 “朕根本就不会打仗,甚至连兵书都看不懂。” 朱祁钰实话实说:“但大明为什么能打下世界来?为什么?” “因为您知人善用,任贤用能。”朱见淇回答。 你是榆木脑袋吗?这么教都不会? 朱祁钰只能掰开了揉碎了给他讲:“你也知道谁是贤才,可你会一如既往的用他吗?” “就说王琼,在奥斯曼战败,换做你当皇帝,你会不闻不问继续用他为帅吗?” “太子,名将是用命堆出来的,是从失败当中历练出来的。” “你觉得杨信如何?” 朱见淇如实道:“此人是我大明朝中顶级将才。” “他年轻时,还是个愣头青呢,会个屁打仗啊。” 朱祁钰嗤笑道:“无非是朕用他而已,朕给他机会,让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才一步一步走成了绝世名将。” “明白了吗?” “名将不是天生的,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朕封了一千多个伯爵,个个都是从尸山血海当中杀出来的,若无朕,他们泯然众人矣,哪来的青史留名?哪来的千年富贵?” “就说你讨厌的朱永,若朕不用他,他不过一个伯爵而已,可朕相信他,他现在也是国公。” “他镇守东北,难道不稳固吗?谁说过他不会打仗?” “太子,你是皇帝,你可以不会打仗,但你要把会打仗的人提拔出来,让他们去领兵为你打仗,既然用了就要相信他们,不要怀疑自己的选择,信任到底,他们会给你回报的。” 朱祁钰这些年,看走眼的时候很多的。 可大明底子足够厚,战败一次两次都无所谓。 所以历练出这么多将才。 以前担心没统帅,如今大明真缺统帅吗? 不缺的,缺的是敢用名将的人! 就说太子,和杨信关系不好,难道因为个人感情,就要耽误国家大事吗? 朱见淇若有所思。 老皇帝不会打仗,却把世界打下来了。 “朕建议你读一读元史,看看成吉思汗是如何用人的。” “一个崛起在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是怎么一步步让世界恐惧的?” “朕总结出一句话,用人!” 朱祁钰道:“成吉思汗是这个世界上,最会用人的皇帝,看看他的开国四狗,哪个不是普通人?可在成吉思汗手上,个个都是惊世名将。” “这和本朝太祖是一样的。” “若无太祖,徐达常遇春冯胜李善长,不过芸芸众生而已,如何名垂青史?” “朕和成吉思汗、太祖皇帝都不一样,他们会打仗,朕不会。” “可景泰盛世差吗?” “整个世界,不照样臣服在朕的脚下吗?” “成吉思汗不曾做到的事情,朕做到了!” 朱祁钰认真道:“用人。” 他语气一缓:“再说治政。” “朕压根就不会治理天下。” “你也知道,朕本是藩王,是倭灵王兵败被俘,大明最危难时刻,朝臣无奈之下推举出来的皇帝。” “朕从来没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朕压根就不会治理国家。” “临危受命而已。” “朕治政前八年,纯属瞎胡闹,因为朕根本就不会秉政啊。” “后来呢。” “朕忽然就明白了,朕不懂,可以不管啊,让懂的人来帮朕治理呀。” “从那之后,朕就将朝政交给内阁六部,批红权也交给了司礼监。” “一人计短多人计长。” “如果国政大事,都由朕一个人来处理,你说朕会不会累死啊?朕过度劳累之后,还会认真处理政事吗?中枢错一点,地方就错一片,作为皇帝,是不能出任何错的。” “既然是中枢,既然满朝文武,为什么不将政务交给他们呢?所以,朕就把政务全部交给内阁六部五寺来处理呢。” “朕只负责执掌大明这艘巨舰的船舵,仅此而已,足够了的。” “所以大明才有了今天。” “世人皆说是朕的功劳,其实是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功劳。” “前些年,你和你的弟弟们代朕秉政,天下不也正常运转吗?” “就是因为有一个好制度。” “做皇帝,就老老实实拿个印章,管住皇权就够了,千万不要拿江山社稷开玩笑,更不能拿江山社稷置气,绝不能拿江山社稷做实验。” “高处不胜寒,中枢是丁点错误都不能有的。” “天下黎民百姓,都盯着中枢呢,中枢任何决策,都是关乎万千黎民百姓的生计问题,要慎之又慎。” “即便今天,朕秉政,也是如履薄冰,一件事都要反复在朝上讨论讨论。” “怀有名器,恰恰要如履薄冰,这个位子,不能出错。” “所以朕给你配的都是老臣。” “这些老臣,个个都是人精。” “就说那王恕,军政双绝,朕远远不如他;马文升、余子俊,军政全才,是朕的左膀右臂,王鏊、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王华、杨廷和、杨一清哪个不是顶尖人才?” “随便拿出来一个,无论是学识还是能力,都是比朕要强的。” “朕把这样一群人,放在中枢里,可知多么奢侈啊,这般豪华的阵容你不用?” “军中有杨信、李瑾、朱永、赵辅、陶鲁、许泰、刘宁、王信、李杲等等,哪个不是顶尖将才?” “你不信任他们?” “在大明之外的王琼、王华、李承勋、顾鼎臣、李天和、费宏等等,哪个不是绝顶大才?” “难道他们对大明有异心吗?对你有异心吗?” “太子!” “朕知道你想做出一番自己的功业来,想摆脱朕的桎梏,走出一条属于你朱见淇的道路。” “可江山社稷是不能出一丁点错误的,是不能产生丝毫波澜的。” “如此庞大的帝国,饶是朕,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你怎能拿你的理想和中枢斗法呢?” “这是戕害百姓,毁的是你的江山社稷啊!” 噗通! 朱见淇直接跪在地上:“儿臣知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