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挟于谦大胜之威,朕后宫嫔妃有孕,朕剑指陈循!” “干掉陈循!逼迫朝臣站队于朕!” “从臣党变成皇党!” “也是朕,一手挑起的党争。” “当然,这党争是良性党争。” “干掉陈循之后,朕初掌皇权。” “那两年战争很多呀,瓦剌刚退,鞑靼又来,北方战乱不断。” “都需要于谦坐镇的。” “后宫有孕,朕初掌皇权,朕开始意得志满了。” “正当朕大展宏图之际,后宫给朕一个响亮的耳光!” “四龙降世,差点让朕挥刀斩杀自己的儿子!” “多亏有朱见深,继续做太子,让朕度过了那次难关。” “朕让他继续当太子,他就继续当太子,从来不敢违抗朕的命令。” “他懂事得令人心疼。” “朕才意识到,朕这些年对他过于苛责了。” 朱祁钰长叹一口气:“朕第一个分封的亲王,就是朱见深。” “朕给他权力,让他参政议政,给他封地,给他大婚……可他终究没有原谅朕。” “离京之时,他只是在乾清宫外磕头而已。” “朕诏见他,朕与他相立无言。” “很久很久,朕主动开口,告诉他家眷在京师,无须担心,在封地内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给朕写信。” “他确实每月都给朕写信。” “却只是潦草地问朕身体情况罢了,并没有和朕真心交谈过一次,不过例行公事而已。” “他没原谅朕。” “朕也知道,朕对他做的那些,不可能得到他的原谅的。” “而生在帝王家,原谅与不原谅,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朕的心思也不可能在他身上,繁重的朝政,才是朕的归宿。” “你们四个同时降世,说来说去,都要感谢朱见深的。” “若无朱见深,朕都不知该如何解决。” “有了儿子,朱见深愿意配合朕,朕的心思该放在宗室上面了!” “朕将宗室诏入京师。” “该杀的杀,该处置的处置!” “然后朕就要巡幸南京,解决江南士绅的问题了,同时还要彻底解决掉朱祁镇这个大炸弹。” “那几年,朕忙得恨不得拆成两半用。” “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对外战争、财政收入、皇权、宗室、士绅、朱祁镇、民间灾祸等等,太多事了,都需要朕来解决。” “朕真的分身乏术。” “这段时间内,朕将朱祁镇冷处理,并且缓解朕和他的关系。” “因为朕逐渐大权在握。” “他再想发动夺门之变也没机会了。” “想成为他党羽的人,都没有机会。” “连孙太后,也开始从威胁朕,到讨好朕。” “朕拿捏着她。” “她已经没有办法了。” “她手里还有那个红匣子,作为威胁的。” “硬来不止会让朕损失名声,还会让天家沦为笑柄,重点是朕怕孙太后疯狂,把红匣子的秘密揭开,宫闱秘事传出去,朕反而会陷入被动。” “朕思来想去,就想了一个办法,放纵朱祁镇。” “孙太后不是要他活命吗?” “满朝公卿都希望朕善待兄长。” “好呀,朕如了他们的愿。” “朕不止要善待兄长,还要给他最好的生活,让天下人都要称颂朕对待兄长,恩重如山!” 朱祁钰诡笑起来:“当年,孙太后给朕找个技子,朕给他找一群技子!陪他嬉闹,陪他变老,陪他去死!” “朕很了解朕的兄长。” “他并不好涩。” “虽然他在南宫没少生孩子,但他是个长情的人。” “和朕一样,都不好涩,且都很长情。” “可朕在宫中那些年,朕仿佛跟着了魔似的,看见女人都不会走路了,那是药的作用!” “他们给朕配药,让朕变成个瑟魔!” “朕就以牙还牙!” “朕也给他配秘药,让他变成瑟魔中的战斗魔!” “当时,安南皇帝染上了瘾病,朕得到了这种药,就用一样的配方,给朱祁镇配药。” “让他上瘾,让他日日都想女人。” “然后朕就将京师的技子,都送他府上去。” “让他享受,朕曾经享受过的一切。” “不,比朕更痛快,朕给他精挑细选了上千个伎子,个个都是好身段,个个都貌美如花,让人看了都垂涎。” “就只有一个问题,脏!” “洗不干净的脏!” “她们和朱祁镇真的很般配。” “这是朕送给他最大的礼物。” 这一刻,朱见漭不寒而栗。 他清楚他爹表面善良,内心阴狠,却没想到,阴狠到这般地步。 不管怎么说,正统都是皇帝呀! 竟然用伎子去埋葬朱祁镇,他爹这脑回路,一般人没有。 “这样做的好处,一、能彰显朕的仁善,朕和兄长化干戈为玉帛,朕除了不能将皇位还给他之外,其他一切朕都能给他;二、让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让世人发现,朕才是最好的皇帝。” “而且,为了造势,朕的儿子连王爵都不封,朕还收回宗室的亲王爵,却将他所有儿子全部封为亲王,女儿全部为公主。” “在民间,朕又宣传正统帝,让民间加深对他的印象,瓦剌留学生,叫门天子,呵呵。” “在这期间,朕重点拉拢了一个人。” “袁彬,你可有印象?” 猛地,朱见漭惊异抬头:“爹,影子的创始人袁彬,是他?” “就是他,他帮朕做完一件大事之后,就消失在世间,以影子统领的身份,活在暗处。” 影子,不是太监创立的。 因为朱祁钰在防备宫中太监,也在制衡宫中太监,若都由太监来筹备,和东厂、西厂有什么两样,何必单独建立一组呢? 而袁彬,朱祁钰也不是完全相信,他只是负责训练人手而已,这些人手都是朱祁钰养大的孤儿。 影子里,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是范青。 范青假死脱身,进入影子,成为影子统领,制衡袁彬。 还有一个人,叫廖承宗,江湖人士而已。 得了朱仪的赏识,举荐给皇帝的。 袁彬、范青、廖承宗,三人共同组建的影子。 也是三人共同掌管。 所有人员,都潜藏在暗处,单线联系。 “袁彬,在景泰四十年时,阉割入宫,景泰五十六年,病逝在浣衣局里。” 朱见漭难以置信:“他、他为何入宫?” “王诚和金忠死了,朕不信任其他人,需要影子在宫中拱卫朕。” “袁彬身高力强,且无牵无挂,最适合入宫。” “但朕担心有老人认得他,就让他在浣衣局里当一个粗使太监,一当就是十六年。” “无人知道,朕手下第一刺客组织,执掌的人,只是浣衣局里一个粗使太监,恐怕谁也没想到吧。” 朱见漭有点懵:“爹,若袁彬死了,那儿子手下的袁彬又是谁呀?” “袁彬成为一个代号,你手下的是第三代袁彬,第二代因为做事不得力,被朕处死了,伱手上的是第三代。” 老爷子藏得太深了。 估计天下人都不知道有影子这个机构,不,在景泰六十五年时候被曝光了。 因为当时为换太子,所以被曝光了。 等等! 老爷子向来擅长制衡之术,影子是制衡厂卫的存在,那么谁在制衡影子呢? 其实,他总忽略一个人,舒良。 整个景泰朝,老皇帝最信任的几个太监,王诚、舒良、金忠、冯孝、张永、许感等,若排名的话,第一舒良,第二王诚,第三金忠、第四冯孝。 可舒良的存在感,恰恰是整个景泰朝最低的。 好似所有人都会遗忘他。 甚至很多太监,都能骑在舒良的头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