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隆庆二十一年,九月。 隆庆帝宣布不能理事,让太子代为执掌朝政。 而这,就成为了压死张居正的最后一根稻草。 隆庆二十二年,六月初四,张居正以滥用职权罪名被逮捕,而缩在养心殿里的隆庆帝露出了爪牙。 他要干掉张居正! 因为张居正,让他当了二十二年没有实权的皇帝! 也因为张居正,让他躲在深宫里,半步不敢出门。 他想要权力,他处处学习他的祖先世祖皇帝,可世祖皇帝有着天下最大的权柄,而他,却是大明所有皇帝中,权力最小的一个! 甚至,连一省之事的决定,都要经过张居正点头,他都没有直接处置的权力! 当张居正倒下的时候,他发出了这个时代最大的怒吼声,杀了张居正,杀死他九族! 他不管张居正究竟有多少功劳,他只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当得窝囊。 他不管大明明天会如何,反正他死后任他洪水滔天,跟他没关系。 他也不反思自己的错误,只将所有罪责归咎在张居正的头上。 他就像是一个小人,在大人物倒下的时候,暗戳戳去踩几脚,不,是狠狠戳几刀。 朱常治跪在养心殿门口,苦求皇帝不要处死张居正。 “你这个逆子,到现在还为你的同学说话!你心里到底和朕还有几分父子情?”隆庆帝生气得暴躁。 他没什么大病,就是肺结核而已。 “请父皇息怒。” “儿臣以为,张居正有罪,但罪不至死。” “长达十七年的世界大战,张居正功劳可谓第一,又要维系庞大的国土,整合国内资源、经济,变成一颗颗炮弹,砸在敌人的身上,又有开疆拓土之功。” “张居正只是滥用职权,为他的儿子谋取了进士而已,只有些许私心罢了,而类似有私心的官员,历朝历代不知凡几。” “但有张居正之功之能的人,却只有张居正一个人!” “大明没有杀死功臣的先例,像张居正这样的功臣,不能被杀死!” “陛下!” “您更要考虑,未来呀!” “如果朝廷连有大功的张居正,尚且不能容得下,日后还会有人为大明朝效力吗?” 隆庆帝面容扭曲:“那是他的功劳吗?那是他抢了朕的功劳!” “如果让朕来主持大战,七年就能打完了!” “他却打了十七年!” “看似有开疆拓土之功,却耗尽了大明的元气,现在的大明成了一只纸老虎,庞大的疆土有什么用?敌人一打就打回去了!” “世祖皇帝反复说过,大明疆域足够庞大了,不要开疆拓土!守好现在的疆土,就已经很难了!” “他是打世界大战吗?那是满足他的野心!” “如果天下都是他这样的野心家,仗着有能力,就能骑在皇帝头上拉屎撒尿,那要朕干什么?要伱干什么!干脆就让他当什么总统算了!” 隆庆帝急了:“事到如今,你居然还为他开脱!” “什么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放屁,没有就不用!” “用他干什么!” “朕不止要处死他,还要处死他的九族!处死他的党羽!” “朕要让天下人知道,皇权不可侵犯!” 隆庆帝疯了。 朝臣也疯了,倒张可以,但你不能处死张居正吧? 的确,张居正办事不地道,但他功劳摆在那里呢,就说放在景泰朝,那也是能和于谦平起平坐的人! 世祖皇帝是怎么对待于谦的?那是奉为上宾!那才是待国士之道! 关键是抓捕张居正的罪名,是小罪名,却直接处死,难免让人心寒,以后谁还愿意为大明朝鞠躬尽瘁了? 敢情是诸葛亮在大明朝,最后也是死路一条呀。 为何历朝历代都推崇诸葛亮。 就因为诸葛亮的精神嘛,他没有取代刘禅,而是竭尽自己所能去完成刘备的遗愿,这是人臣的楷模啊。 所有千古皇帝都纪念诸葛亮,都希望自己麾下有诸葛亮这样的忠诚之士。 诸葛亮之所以名垂千古,主要是司马懿的衬托。 如果没有司马懿的衬托,诸葛亮未必能火爆几千年。 曹魏对司马懿,和蜀汉对诸葛亮差不多。 可诸葛亮是怎么回报蜀汉的? 司马家呢? 人家诸葛亮全族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为蜀汉尽忠职守。 司马家呢,夺了人家的江山,自己当皇帝了,你还是人吗? 所以,诸葛亮的伟大完全是司马懿给衬托出来的。 张居正也是。 为什么景泰朝,朱祁钰无论如何都不杀于谦? 不是于谦多么重要,多么不可取代。 而是,杀了他,以后就没人为大明效力了! 为什么说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为什么晚明没有了名臣名将,因为于谦被杀了,因为张居正被诛族了,因为戚继光穷困潦倒的死亡,因为海瑞一身才华得不到施展,因为……很多个因为,天下人都寒心了,谁还为你老朱家办事了,你家太不是东西了吧。 救了大明国祚的于谦,你给杀了。 为大明续命百年的张居正,刚死就被诛族了。 戚继光那么大的功劳,死得那么憋屈。 听着都寒心。 傻子才为你效力呢。 所以,一听说皇帝要处死张居正,整个朝堂沸腾,普遍认为,不应该处死张居正。 但有一个人,非常同意处死张居正,就是徐阶! 徐阶重回中枢了! 因为他也是太子朱常治的老师,张居正去首辅位后,就由徐阶来处置全局。 启用徐阶,隆庆帝其实并不同意,但当时他在做手术,没法主政。 隆庆帝想把高拱请出来,用高拱干死张居正。 可惜,名场面没来。 在狱中的张居正,各种消息传入他的耳朵里,他嗤笑两声。 他在狱中待遇很好,毕竟是当朝首辅,只是私德问题而已,他没有贪污公款,也没有收受贿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