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61章 名场面,五百盆【求订求票】 “吾有一弟子刚从燕齐边境回来,方入冬不久,魏齐两境便有了受灾迹象。 今年必是寒冬无疑,据闻近海(今渤海)已经开始结冰。” 照骨镜里,是邹衍送来的消息。 荀子也叹道:“每过数十近百年便有季候轮替,或寒或热,亦或洪涝等事。 今年燕齐两地,怕是要遭逢百年不遇的大寒了。” 老圣人们说话后,照骨镜内便安静下来。 赵淮中放下镜子,埋头处理政务。 到傍晚的时候,范青舟入宫汇报道:“大王让府内调查姒家,已有进展。” “姒家在燕、齐、楚、魏等地,控制着数家不同规模的教派、宗门等势力。 这些教派,有一个共同点是暗中宣扬海外有仙岛,据传岛上乃仙家福地,粮食吃之不竭,人人皆可饱腹,没有饥饿之患。 在岛上生存,可无灾无病,长命百岁。 这些教派,暗中组织加入其教派的民众,秘密前往海外仙岛。 各国失踪人口多由此而来。” 赵淮中道:“失踪的人,都被姒家送到岛上去了?” “是。” 范青舟道:“府内已经查到仙岛的位置。其上人口,除了岛上的原生土著,过半是从我中土各国诓骗诱拐过去的人口。” 这么说姒家是老人口贩子,没跑了。 夜御府所察,和姒樱当日所说基本吻合。 “姒家在岛上自封国主,号称大夏仙国。” “仙国?”赵淮中抿了抿嘴。 “大王看看这个。” 范青舟取出一面照骨镜的副镜,指了指。 赵淮中也再次将照骨镜取出。 镜面彼端,夜御府的某个密探,暗中打开了照骨镜的一面副镜,将彼端的情景呈现出来。 那是以千计的流民,灾民,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魏地近来多有灾况,不少人流离失所,食不饱腹,姒家最近在魏地活动的很频繁,一碗薄粥便有着足够大的吸引力。”范青舟说道。 “这些是魏境招灾的流民?” “是,魏王为了抗秦,全力练兵,境内这些灾民无处安置,也无力安置……而姒家在魏境的活动,很可能得到了魏王的暗中默许。”范青舟道。 “魏王的默许?” 赵淮中道:“你是说魏王无法安置灾民,索性将其给了姒家,姒家则在资助魏人钱粮,换取这些灾民?” “应是如此。 但微臣并未找到确切证据。上个月府内的探子,发现姒家之人,暗中出入魏宫……” 范青舟知道姒家的姒樱在大秦为妃,所以说话很审慎,用‘应是’做前缀,点到即止。 “姒家挺富裕啊,他们从魏境得了多少人口?”赵淮中问。 “魏境流民日益增多是近年才有的迹象,灾民基数不大,魏人全境流民大概两三万人,魏午转给姒家的,是其中的万余人。”范青舟道。 “姒家既然是老人口贩子,长干这种事,这么多人口往来运到海外,此前府内为何毫无所觉?” “一来姒家在我大秦多有收敛,几乎不在我大秦境内获取人口。 再则姒家行事谨慎,很可能还有某种宝物,能装载存放人口,秘密运送,故而得以能不露行迹。 更主要的是,近年来妖患四起,各地战乱,人口多有折损,每年数千亦或上万人的损失,府内能彻查的只有我大秦一国之地,故而很难发现异常。” 范青舟低垂着脑袋: “一国之根基便是人口,国土。魏王用魏境民众与姒家做交易,此为不智之举。 臣以为,可以继续彻查魏人和姒家,以找出更多实据。” ———— 魏。 “大王,燕齐两地入十二月后,温度日降,我魏地也受其影响…” 魏王宫中,正在举行朝会。 魏地只是略受影响,并不严重。 问题出在此前魏人已经倾尽国力练兵,钱粮拮据。 此刻只是稍受影响,对魏人频临干涸的财政来说,却是雪上加霜,岌岌可危,几无余力休整救灾,改善状况。 魏臣声音低沉的汇报过情况,岂知魏午淡然道:“先王曾暗中藏了一笔税赋收入,以备不时之需,其数量当可解决我大魏之困。 寡人将其取出,以充用度。” 众臣皆呆了呆,没想到魏午手里居然有隐藏的钱粮,能解决眼前问题。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