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安国现状-《大汉女副将》


    第(2/3)页

    退一步,朝廷问罪,日子到头,自己还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成为渔阳百姓的笑柄,进一步,保住名节,所以韩安国也做好了最后的打算,给自己备了一口棺材。

    渔阳,

    自高祖刘邦开国以来,匈奴就无数次的南下,大小规模历史上没有记载,但有记载的就是,渔阳五位太守先后都被匈奴人所杀。

    而韩安国的前任也是死在匈奴人手里,所以韩安国上任心灰意冷,从太守府的沧桑程度看,其他几任太守也是如此心情。

    为了抵御匈奴大举南下,韩安国听了卫青当时的建议,将渔阳与右北平结为防区共同体,可李广的右北平守军兵力也少得可怜。

    说说,匈汉边境的汉方为何会如此惨。

    刘彻当年发动号称对匈宣战的马邑之围仓促,根本没有从全国的形势去评估,开战之后,关内陷入两难境地,大部分的兵马都要用来防诸侯王借机造反。

    所以朝廷直到现在都还是处于两线作战状态,一部分兵力北上抗胡,一部分兵力遏制诸侯王,导致边郡守军与匈奴藩王兵力严重不对等。

    就拿渔阳郡来说,韩安国能调动的正规守军不到一万人,而且边境线长面广,右北平李广能调动的加上自己的铁甲军也就两万多人。

    而这两个太守对面的匈奴人,随便一个小王的兵力都是五千以上精兵,更不用说像伊稚斜、白羊王、楼烦王、左贤王等等,这些极具实力的王,他们手底下随随便便都是上万精锐骑兵。

    听着韩安国的讲述,若瑶顿时感觉卫青真的是走运,他生在了这个需要英雄的年代,生在了这个大时代的背景里。

    “听你说了这么多,不过,本姑娘真心的佩服你。”若瑶又想到了刚进城时韩安国昭告全郡的告示:“城在人在,城破人亡,韩安国始终都在。”

    韩安国听后脸上带有一丝惬意的笑容,似乎看穿生死,那日朝议,刘彻在他转身离开朝堂的时刻专门叫住了他,说了一句话,警示他的同时也在警示朝野。

    “强汉之路,没有逃兵!”韩安国将刘彻当初的警示重复了一遍。

    但话归这样说,但韩安国内心终究是不服气的,为官一任,到老了图的就是颐养天年,加之为刘彻办了这么多的事,得罪了这么多的人。

    心中的委屈他真的是憋了很久,这个结局甚至比前丞相薛泽还要惨。

    “韩太守也不要过于悲观,其实匈奴人没那么可怕,只要全郡上下一条心,总能将胡人拒之长城之外。”若瑶也只能这样鼓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