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君若以女为尊》
            
            
            
                
    第(3/3)页
    这说明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还是恶人呢?
    答案还是一样的。
    以这个男人为中心画一个圆。圆心是自己。
    他小时候吃奶时,哥哥是他的竞争对手,这时候哥哥在圈子外面,所以他要推哥哥。这对自己来说是善,对于哥哥是恶。
    但长大了打架的时候,哥哥变成了自己圈子里的,因为对方是村里另一家的孩子,所以是圈子外面的,必须帮哥哥,这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我们把圈子再扩大一下,如果是这个村子和另一个村子抢地打起来。昨天兄弟俩一起打的人,就是朋友,就是圈子里的,要一起并肩作战对付别的村子里的人。
    所以所谓性本善,性本恶,不过是从圈里看还是圈外看的问题。
    这是厚黑学大师李宗吾先生的向心力理论,还有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的圈子理论。
    人生来无善无恶,只有自私。
    如果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又或者家庭富足,则能压抑他这种自私。
    但如果没有接受教育,则会变成那种所谓的令人讨厌的,不被大家接受的人,因为他过于自私。
    再极端的说,一个生在丛林中的人,比如泰山。
    他第一次见到一个成年艳丽的女子,一定会像猩猩一样扑上去,然后随心所欲。
    简单用善良还是丑恶来形容这种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只是一种自私的天性。
    我们每个人都从出生那天开始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或大或小。不可避免的受到圈子里面各种人的远近的影响,做出选择。
    能够处处从圈子外面来看的人,就是不平凡的人。
    刘备为了赵云怒摔阿斗,说明他把赵云画在圈子里面,把亲生骨肉都放在了圈子外面,赵云当然感激涕零,以命相报。
    如果一个人眼中没有圈子,那就是圣人。
    就是孔子,老子这样的伟人,
    能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人才能摆脱自身束缚,做伟大的事。
    再从圈子来说当今光怪陆离的社会。
    以前的农村里面,每个人都有一个大圈子。
    里面有你的各种亲戚不提,还有远亲,宗亲,以及一起玩到大的光屁股娃娃。圈子很大,人很多。
    所以你感情丰富,遇到事情一定要考虑七大姑八大姨是不是满意。法律被大圈子冲淡,变成了第二位。
    而亲情被放大,成为最重要的。因为村里相互依靠,互帮互助。
    这就是所谓的道德治国的社会,既封建社会。
    但是城市化率提高以后,你的圈子变小了。
    你每天遇到的都是不同的人。
    虽然你父母在老家还有一些老亲戚,但是顶多一年见一回。
    所以亲情被冲淡了。
    你的圈子变小了,这个社会成为了无数个被切碎的小家庭对着一个政府的结构。
    所以法大于道德,这就是法治社会。
    来源:知乎
    作者:赵赶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