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昨天吃了几条鱼,现在早已消化干净,人就是这样,无论吃的多饱,肚子总是很快就又饿了。 靠着捕鱼度过这几天是不可能了,而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想要捕食别的东西,条件也不允许,想了一想,路远挖出了小包,将其中的两个窝头以及树上的窝头以及那一小块肉都掰下一些来,捏成碎末丢在自制的渔具里,然后放回水中,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晒着太阳。 手中捏着辛老二分为两次送来的窝头,肚子空空如也有食物却不能吃,感觉绝对不是那么美妙。 两天送来的窝头,第一天是纯玉米面做的,昨晚送来的窝头里夹杂着野菜麦麸的碎粒,无论是颜色还是营养都差了很多,而且没有肉。 看一个人丢掉的垃圾,会轻易的看清一个人最近经历过什么。 从这两天送来的窝头里就可以看出,辛老二这个翻译官,日子过的实在不怎么样,连他为日军做事都只能吃这样的食物,那么推而言开,周边的老百姓,日子过的恐怕更加艰难。 事实上在日占区,特别是已经被日军占据了很久的东北三省,很早就将细米白面规划成了军粮,除了少部分特许的地主豪绅之类的能吃之外,普通的百姓要是胆敢私藏细米白面来吃,一旦被发现是要课以经济犯之罪名论处的,运气好的会被送进各地矿山工厂当劳工,有些甚至会直接被枪毙。 现在,由于战局没能如日军军方所预料的那般顺利推进,日军的补给日渐困难,将米面等精粮化为军粮的政策,已经从东北三省推广到了所有的日军占领区。 所以这个时期的老百姓更多是以黑豆糊糊,各种蔬菜为食,几个月不见油荤都正常的很,国人的身体素质普遍很差,皮包着骨头,被洋人称之为东亚病夫。 其实,除开日占区,几乎所有地方的老百姓都生活的很困苦。 比如路远等人刚到之时的木马县,那里的百姓就不比日占区好多少,又比如没有遭到日军战火荼毒的四川,却要承担着百分之七十的军需补给,老百姓的日子,又能好过到哪里? 想着这些,路远的心里充满了悲凉,那些历史文献对这个时代百姓的生活描述往往都是一笔带过,后世的人根本不能体会在这个时代挣扎着活下来有多么的困难,只有在这个时代活过,才能体会到究竟有多么的艰难。 沉沉睡去,几个小时之后才醒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