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筑砦和修路-《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2/3)页
“同安之敌多派八桨船自浔江而下窥视思明虚实。”刘国轩有这样的底气,什么官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思明的安危,其他一切都要让路。“此等心腹大患若是不除非独本帅坐卧不宁,因此增筑炮垒御敌迫在眉睫,本帅亲自会向王上请调加拨工料”
在大海这边的刘国轩开始认识到水泥的好处的同时,郑克臧也在勘查着东宁官道建设工程,这是一项从去年七月就开始的大工程,在历时一年之后的进展如何,不但是郑克臧所关切的,也是陈永华想了解的。
“回世孙的话,眼下已经已经把安平至顺天之间六十七里半的官道和七十八孔木石桥改成了十五步宽的水泥路、水泥桥。为此整整用去了四万五千方碎石,近二万五千石的水泥以及四万三千石的黄沙和三万五千根竹筋。”工部郎中陈铭庵指着二寸半来厚的水泥路面报告着,以这样的厚度在后世也可以算是绝对精良的工程了,这倒不是郑克臧要求高而是他制作的水泥强度低。“此外所有奴工、匠工、监工、镇戎兵共吃掉米面一万一千石及其他作价四百三十两的肉菜酒糖盐,累病而死的采石、筑路奴工一百七十七人,另有十四人因为山石崩塌殒命,还有十一人因洪水断桥而丧生。”
“官道铺设有什么问题吗?”郑克臧俯首『摸』了『摸』已经完全硬结的路面,根据工部的测试,这种厚度的水泥路面足以承载万斤的超重型火炮通过而不产生龟裂,可以说基本上达到了他原先提出的设计要求。
“第一是水泥的产量不足,目前工部八个窑口一起生火,但产量犹有不足。”陈铭庵毫不隐瞒,相比他的磊落,新任工官李景给郑克臧的印象却很是不佳。“第二,人手不足。”这就是矛盾的地方,有水泥的时候水泥等人,没水泥的时候人等水泥,因此建筑速度始终是快不起来。“其他的到没有什么。”
“水泥产量不足,那就多开窑口,至于开凿石灰需要人,研磨砖瓦料需要人,这些余会想办法解决的。”郑克臧的办法就是进口奴隶,当然这需要花钱,不过却不用跟陈铭庵交代。“对了,”郑克臧继续问道。“那些附逆的清兵没有惹什么『乱』子吧?”
“有勇卫军看着,这干赤手空拳的汉『奸』也惹不出什么『乱』子来。”陈铭庵想了想。“倒是有几个逃跑的,抓回来后一顿教训,打得哭爹叫娘,又饿上一饿,现而今基本上没有敢私逃了。”陈铭庵显然很乐观。“就算逃出了奴工队,也未必有好下场,高山生番姑且不说,平埔社番也未必敢收留他们。”
“话是这么说,但也不能总把勇卫军当初镇戎兵在用。”郑克臧想了想。“你可以宣告下去,各队竞争,每日完成施工量最多且监理查看下来合格的前三队加餐,再以一年计,排名前三的队可以立刻开释为民,还可以跟普通流民一样授田。”
“世孙这个办法好,如此让他们自行攀比,也省得有人按捺不住串联闹事。”陈铭庵小心的迎合了一句,结果又兜回到原来的问题上。“只是这人力原本就有些不足,要是再放走一些,且不说更加匮乏了吗?”
“让这些人服劳役本来就是惩戒其数典忘宗,但毕竟都是汉人,总不能一直拘着不放。”郑克臧冷冷的目光似乎能越过海峡。“真要累死他们,余不会安排他们去采石取矿淘金吗?”说到这,他突然话锋一转。“当然也能过于姑息了,一定要让他们知道做汉『奸』的下场!”说完一句狠话,郑克臧示意御者将自己那辆全东宁独一无二的四轮马车驱使过来。“你且试试,在这样平坦的路上能跑多块。”御者领命而去,看着逐渐加速并很快消失的马车,郑克臧这才回答陈铭庵一直抓住不放的问题。“放心,余早就跟英圭黎商馆说好了,估『摸』着再过几日,英圭黎人至少会送五千黑奴来,其中一半归户部营田清吏司,一半归工部,今后每年都有这个数的黑奴来台,陈大人尽管放心好了。”
陈铭庵不吱声了,他不是户部官,自然不会明白采买这么多的黑奴要花多少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