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她此刻暗下决心,要在接下来的岁月更加积极传授棉纺织技艺,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青史留名。 朱元璋:咱正因为知道棉花的重要性,才会如此费尽心力的推广棉花,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让大明百姓都不用挨冻。 只有亲身体会过寒冷天气挨冻的感觉,才知道棉花的重要性。 他不希望大明的老百姓也遭受那样的窘迫,所以才把棉花的推广工作列为大明政务的头等大事。 不过还好,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广下,大明老百姓总算是用得起棉花了。 【纺车绝对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有千余年历史。 它只有木架、钉子、绳轮和手柄四部分,易于操作,一直被广泛利用,到现在也没有被淘汰。 纺工坐在旁边,一只手转动绳轮,带动纱锭旋转。 另一只手拿住棉纱条,拉出一定距离后,棉条旋转卷成纱线,力气不能大,距离不能远,这个动作叫加捻。 纺工一边捻着棉花,一边摇着纺车,摇到日落西山,摇到月影西斜,时光深处不紧不慢。 这种手摇纺车作为农业文明的象征,悠悠鸣唱,陪着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 它在不断演变,首先是用连杆曲柄做成踏板纺车,用脚踏带动绳轮转动,完成加碾牵伸工作,约出现在东晋。 黄道婆改进的三锭脚踏纺车性能良好,操作简易,被广泛采用。 南宋后期出现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用于加工麻纱和蚕丝。 水流冲击带动纺车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 更牛的是纱锭是可以一边旋转一边退后抽线,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 这个功能比西方的珍妮纺纱机还厉害,具备了近代纺纱机械的雏形,比西方水利纺织机械早了四百多年。 在手工机器纺织阶段,东方到达了很高的水平,长期以来独孤求败。】 刘彻:快,把三锭脚踏纺车和水转大纺车的图纸记录下来。 视频中一边演示纺车,一边进行讲解。 刘彻生怕慢了一步,赶紧让等候多时的小吏记录下来。 这些纺车虽然不是珍妮纺纱机,但也是大汉之后朝代出现的新物件。 不管是南宋,还是元朝,距离他的大汉有上千年历史。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出现的纺车远比他大汉的要先进很多,可以借此机会提高他大汉的纺车工艺。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意外收获,珍妮纺纱机还没有出来,就已经收获了两种纺车的制作图纸。 他找来的小吏在记忆力方面很有天赋,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小吏画完之后,他仔细看了看,非常满意,可以说是分毫不差。 南宋之前朝代的商人,无不惊喜连连。 纺车的图纸出现那一刻,他们就让人记录下来了。 有了图纸在手,想要制造出纺车轻而易举。 尤其是那个以水为动力驱动的水转大纺车,看得他们异常欣喜。 水流冲击带动纺车的运行,大纺车上锭子数多达几十枚,光是想一想那种场景就振奋人心。 这样的水力纺车制造出来,一定会受到很多人的疯抢,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要不是等会还有重头戏,珍妮纺纱机还没有亮相,他们恨不得现在就开始着手制造纺车。 【可惜,纺织技术的第二次飞跃却没有出现在东方,而是发端于英国。 它以动力机器为特点,引发了近代工业革命。 中世纪时,英国兴起了毛纺织业,英国毛呢制品深受各国欢迎,垄断欧洲市场。 在利润驱动下,商人大量投资到毛纺织业。 英国社会结构逐渐分化,出现著名的圈地运动。 很多失地农民变成了牧羊人,剪毛工、纺工,提供廉价劳动力,为后来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奥斯曼帝国阻隔海上贸易后,欧洲只好找新通道。 经过一番历险,英国航船到达了鼎盛时期的印度莫卧儿帝国。 这时印度棉花大放异彩,占全球纺织品贸易的四分之一,远销到美洲和日本。 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控制着全球四分之一的经济体量,被称为印度最后的黄金时代。 精美的印度棉制品横扫世界市场,英国陷入印度纺制品的汪洋大海中,经济遭到致命的冲击。 英国禁止在本国销售印度棉布,征收高额关税,同时鼓励本国商人投资棉织业,激烈的竞争由此开始。 欧洲不产棉花,劳动力也不够,英国只好在生产效率上下工夫。 政府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发明,棉纺织业发明最多。 之后的一百年,英国棉纺织业不断发生技术革新,实现棉织业的工业化。 1785到1850年,英国棉制品产量提高了350倍。 英国在与印度的竞争中逐渐胜利,垄断了整个棉制品的世界市场。 棉纺业的革新带动了工业革命,百年的经营后,打通任督二脉的英国最终把印度变成殖民地,成为英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朱元璋:好家伙,印度的年税收达到一亿两白银,是同时期明朝的十几倍,这还了得,不行,不能再搞海禁政策了,咱的大明也要分一杯羹。 他之前下令海禁,不和海外进行贸易往来,主要是形势所逼。 大明刚刚建立,北方还没有彻底平定。 而此时东南沿海一带又有倭寇横行,虽然构不成大的危害,但总归是一个麻烦。 所以为了集中力量扫平北方余孽,就下令海禁暂时不予理会倭寇。 但现在既然知道海外的棉花纺织市场这么惊人,那他说什么也要参与其中,不能让印度独吞其中的利润。 大明现在广泛种植棉花,根本就不愁货源。 只要开辟海外市场,把棉花销往海外,那定然可以赚得盆满钵满。 以大明目前的实力,根本就不惧和印度竞争,肯定可以打败印度,抢占海外的棉花市场,给大明带回来数之不尽的银子。 甚至于英国都可以把印度变成殖民地,他们大明未必不可以。 他在世界地图上面看到过英国的地理位置,远比大明小得多。 就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就能殖民面积广大的印度,他的大明也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1730年,约翰怀特发明的卷轴纺纱机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使得纺纱工作变得适合妇女和儿童,扩大了劳动参与的范围。 1733年,英国工程师约翰凯创造了织布飞梭,使织布机的效率大幅提升,再次证明科技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然而,与这高效的织布技术相比,纺纱机的改进却迟迟未能跟进。 传统的纺车逐渐落伍,未能适应新的速度。 这导致棉纱的需求超过供应,市场需求急速攀升,而购买价格也相应上涨。 英国海外商品销售不断增加,但手工工厂的生产技术供应却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提高产量,人们纷纷着手改进生产技术。 在棉纺织领域,飞梭织布工具的发明成为了突破口,极大地提升了织布速度,同时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第(2/3)页